摘要:集群行为是个体行为与社会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传统的集群行为研究多从个体视角出发,对于个体行为如何通过社会关系演化为集群行为的研究关注较少。从关系结构角度出发,本研究提出新的集群行为解释的新框架,并定义了理想的集群行为结构;进而,拓展结构平衡的相关定义和理论,通过社会网络的结构平衡变换,探讨了农民工社会网络的结构平衡与集群行为。
关键词:集群行为;社会关系演化;结构平衡
Bio:杜海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96、1999和2002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6月参加美国圣塔菲研究所暑期学校学习。2001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被评为副教授。2005年至200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莫里森人口与资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1月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进行合作研究,2014年4月至8月在华盛顿大学社会系、人口与生态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至今,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3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10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信息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陕西省应急管理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与社会资本委员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在复杂性科学的视野下,综合数学分析、仿真分析、社会网络与复杂网络分析、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政策分析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重点探讨以社会计算为主的公共管理新理论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中国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保护与发展的社会问题,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流动人口与城镇化、社会计算与合作治理、社会复杂网络合作与应用等。主持国家、省部以及政府合作等课题22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973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基金以及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已经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100余篇,已有30余篇被SCI/SSCI检索,获得国际国内学术奖励1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